某女士结婚前夕,因胳膊上的汗毛太重,在一商场买了一瓶脱毛乳。她当天下午涂在双臂上,晚上胳膊就出现红肿现象,局部还出现水泡,疼痛难忍,便到医院治疗。经医生检查是脱毛乳引起过敏造成的。她投诉到消协,消协找到厂家进行调查,该产品是经国家检验的合格产品,但产品说明书上没有告知过敏者慎用。
在生活中,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向经营者询问某商品的性能、使用方法时,遭到白眼;有的商品不标生产厂家的名称,只标“中国制造”;明明是“一日五游”,却只去了两个风景点;标明“五星级”的宾馆,其实只不过是有5张床而已。
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曾对南京市民消费权益状况进行了调查。调查结果显示,在自身权益受侵害时,85.9%的人表示会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但在消费过程中真正对《消法》中规定的消费者权益有所了解的却不多。选择“很了解”和“比较了解”的分别仅有2.3%和16.3%,大多数消费者处于一种认识模糊状态。至于“明明白白消费”所代表的“知情权”和“获知权”,了解的人仅为2.1%。
对商品说明书,选择“满意”或“较满意”的仅46%。最不让消费者满意的是消费凭证,调查显示,只有不到20%的厂商会主动提供消费凭证,而78%的厂商只在顾客索要后才提供。当消费者询问商品的详细情况时,87.8%的人觉得商家只是“部分如实回答”,且有58%的人认为商家没有将商品或服务做出明确标示。
《消法》第八条明确规定:“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、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。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,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、产地、生产者、用途、性能、规格、等级、主要成分、生产日期、有效期限、检验合格证明、使用方法说明书、今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、规格、费用等有关情况。”《消法》赋予消费者的这项极其重要的权利——知悉真情权,却常常被许多经营者所漠视。据中消协秘书长杨竖昆介绍,最易发生问题的行业有电信、医疗、家装、服装、家电、旅游、购房、保险、美容等等。
消费者为什么在购买产品和服务时不知情?专家分析,一是产品的质量和性能,一些经营者利用消费者对产品性能、质量缺乏了解而实施欺诈;二是产品或服务价格的合理性。一些具有垄断等优势地位的行业,出于谋取更大利益的需要,在确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时不公开、不透明,使消费者被迫接受不利于己的价格。
《消法》所谓“知悉”包含两层含义:一是消费者在不明了的情况下有权主动询问,了解其所购买、使用商品的真实情况;二是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,应当真实地记载或说明商品或者服务的情况,不经消费者询问,即可使消费者一目了然。所谓“真实”,也同样包含两层含义:一是全面、正确的有关某商品或者服务的情况,既不避实就虚,也不编造谎言;二是诚实可信、不带有任何欺诈的情节。
要想做到明明白白消费,消费者应做到以下五清楚:
一、想清楚。就是在购物前要考虑妥当,做到“三思而后买”。二、问清楚。就是在购物过程中,询问关于商品的基本情况。有些不法经营者正是利用消费者在购物和接受服务时,讲面子、爱慕虚荣、马马虎虎的心理,设机关、施诡计、推销伪劣商品,掠取不义之财。三、听清楚。如果没听清楚就慌忙购买,结果不是质量出问题,就是在价钱上吃亏。四、看清楚。认真查看商品标识,坚持对商品“验明正身”,商品、商品包装、商品说明书三方面的关键标识应一致;买有“封包”的商品,能拆开看清楚的一定拆开来看。五、记清楚。记住购物场所、门牌号码、经营者的相貌特征。否则,发现权益被侵害后,就难以“名正言顺”地去维权。